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些天听一个科技史讲座,里面简单地探讨了几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其中既有一些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自我安慰因素,也蕴含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哲理。包括庄子对“无用之用”的探讨,认为有用的树都被砍伐尽了,而被认为无用的树反而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确实如报告人所说,这种对“无用之用”的探讨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味道,就好象说我的“用处”不是你们能够简单发现的,要放到长远处才能看出我的“用处”。我“无用”后面隐含的是更大的“用处”,其实也还是没有脱离对于“用”的追求。

“无用”事物的真正意义可能反而是它脱离“用处”之外的其他客观价值。例如传统社会中,婚姻主要的“用处”是“和二姓之好”、“上以示宗庙,下以济后世”。在这种背景下,当贾府为宝玉选妻子时自然要选择能够更好地光大门户的薛宝钗,而林黛玉一来没有雄厚的家族背景,二来又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从“用处”标准上就必然会被排斥。而今天人们普遍追求的“爱情”,在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无用之物,甚至在各种古籍文献中也没有类似概念的表述。而今天之所以人们开始歌颂爱情,也说明恰恰是对于传统社会婚姻用途观念的革命。不过,今天在网络话语中的“985相亲圈”之类的新时尚,似乎又把传统意义上的“用处”逻辑再度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只不过是用生物进化论取代了家族荣辱观而已。

其实一部科技史的演进也告诉我们,当先贤们放弃对于“用处”的追逐,转而以一种浓厚的好奇心去探索人类和自然世界时,才会推动科学理论的不断产生发展,才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这是单纯的追求“用处”而不可得的。

话题:



0

推荐

卢伟

卢伟

1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教师,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爱好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