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上有一种常见的声音,认为如果一个著名学者没有成功预测他或她所在领域的大事件的话,那么其思想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如果一个学科没有成功地预测出这个领域的重大趋势或事件的话,这个学科和民科之间的关系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而已。2008年的金融危机,似乎就是证明经济学科肌无力的最好例证,尤其是当人们发现连诺奖得主也在金融投资中折戟的时候,就越发相信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学“没用”了。

当年在看到牛顿著名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表述时,只是觉得这不过是牛顿的一种谦逊美德。然而,如果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视角来看,这其实是牛顿的一种客观表述。包括牛顿自己所做的诸多研究确实都是在前人研究所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推导而来的。如果你看牛顿发展万有引力理论的过程,其中少不了对于包括伽利略、开普勒、第谷等前人思想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牛顿的理论并非是对于前人观点的彻底推翻,不过是一种哲学意味上的“否定之否定”,即在吸收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革命性的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前人的论证过程毫无意义,只有在充分理解前人理论的价值和合理内核,才可以进一步突破和超越。当然,一些人站在实用的基础上,也会认为这意味着牛顿才是“有用的”,而前人则至少没那么有用,甚至是无用。

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知识理论体系自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每一次危机都足以引发人们的反思,去修正乃至摒弃原有理论,而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认识自然和社会,以及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在每一个阶段的末尾,去置疑原有理论“没用”,甚至认为“理论体系无用”,这只不过是一种管中窥豹式的理解人类思想体系发展的做法。如果这些理论体系无用,请问,纯朴的原始人群如何去理解电、理解比水密度大的钢板能够漂浮在水上、遨游在天空?如何理解今天都可以隔空充电了?这些东西,单凭“眼见为实”和“干中学”,恐怕也不会尼安德特人更接近这些现代科学的伟大成果吧?!

批评是一种人的本能,欣赏能力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后天努力才能获得的。对于牛顿而言,前人预测的失败并没有让他轻易地做出伽利略、开普勒肌无力的批评,也没有认定天体物理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在充分理解前人贡献的意义基础上,更有一种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的强大冲动,牛顿成功地推动了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而牛顿之后的学者则继续这一进程,同样也对牛顿的理论体系进行破坏性发展,我们才有机会欣赏这一理论体系的宏大之美。批评是容易的,建设是困难的,认识到落泊巨人的意义更是困难的。

话题:



0

推荐

卢伟

卢伟

1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教师,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爱好者。

文章